Intel的困惑和处理器的未来

CPU(中央处理器)的运算能力一直以来引领着计算机的发展,也一直引导着人们对计算机的消费观念。但随着上网本的兴起,这种趋势正在逐渐被抛弃。很多人需要一台足够‘好’的电脑,,但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足够好的电脑,显然跟CPU的运算能力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就导至了Intel的现状,Atom 卖得很好,以至许多更强的CPU都没有吸引到广大的消费者。这显然是Intel不愿意看到的,因为Intel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去研究更强更好的CPU,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买它更好更强的产品。 但是现在,人们却更多的关注一款价格便宜,耗电量小的CPU。也难怪Intel公司对Atom的出货量严加控制。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点也不奇怪,而且是CPU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对于人类来讲,0.0001秒和0.0002秒的差别,人类根本就分辨不出来。但是计算机分辨的出。更好的CPU,可以做更快的计算,但这种计算,对于人类来讲,在某种情况下分别根本不大,或者根本没有区别。比如讲,一块台普通的电脑,可以在0.01秒内打开一个新的WINDOS窗口。一台超级的电脑,拥有更强的CPU,可以在0.000秒内打开。可是,对于人类来讲,能在0.01秒内打开已经足够。就算拥有再好的CPU的电脑,能在0.00000000000000000001秒内打开都没有用。人类根本没办法分辨其中的区别。

一台很好的电脑,能够随时对人的动作作出反应,不要有不可忍受的延时,这就足够了。我们最不可耐烦的是,等一个新打开的窗口,等了几分钟。但我们不会理会,它是用0.01秒还是用0.001秒打开的。现在主流的CPU,甚至于Atom CPU, 都能够很好的完成我们交予的任务。对一般的任务不会有太多的让我们去‘等’的时间。所以,Atom 能够热卖。Intel 即使困惑,也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就是在个人消费领域,最强的电脑,最强的CPU并不是宠儿了。

其实,更强的CPU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像Atom这样的CPU,还远远未能让人们达到顺暢使用的目的;然而在金融风暴影响下,在金钱和时间的衡量中,人们无疑还是接受了‘勉强’用得的CPU。而还远远不是足够好的CPU。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服务器和其他领域,更强更好的CPU永远都是有价值的。

市场上还是需要更好的CPU-更便宜的价格、更低的电力损耗,并不是更强的运算能力,但必须能够十分流畅地运行人们所需要的操作系统。这对AMD也好,对生产ARM构架产品的厂商也好,无疑都有着很好的机会。也许他们无法生产更强的CPU,但他们可以生产人们需要的CPU。现在Intel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是80%。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想这一格局将被打破。特别是ARM架构,我想它很有可能会接替x86架构。

从Intel公司的困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未来处理器的新格局和希望。

收费阅读时代--报纸的出路

随着网络的普及,传统传媒业比如报纸处境会越来越艰难,但并不代表它们没有出路。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其他信息永远都会受到读者的喜爱,

这是豪无疑问的。问题是,在互联网时代,报纸要怎么跟门户网站竞争,它们的劣势和优势又在哪里?

发行网络版本是唯一的出路
许多人已经放弃阅读纸介质的报纸,如果报纸不发行网络版,只会继续丢失读者,直至只剩下那些坚守读纸媒的读者。随着在线阅读的阅读体验越来越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纸介质阅读。不谋求网络出版只会是死路一条。但问题是报纸在谋求网络发展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一种是影印报纸,然后放在网上。这样的电子版报纸很难阅读,阅读的效果很差,读者不久便会放弃。另一种情况是发展变成跟门户网站的新闻版一模一样。这样的报纸跟门户网站的新闻版有什么区别?我相信,报纸变网站要成功,首先一个便是变方式,搞好排版,使读者乐于阅读,读起来方便,舒适。但很可惜,没有一家报纸的网络版让我有这样的一种感觉。我相信,如果网络报纸要成功,一定要在版式上有所创新。不是死气沉沉的门户新闻,更不是照报纸搬下来,拿自己报纸版式沾沾自喜。没有跨过这两道坎的报纸是不会成功的。

不妨采用收费模式
很多人愿意花钱买纸质的报纸,为什么不会愿意花钱买电子报纸?我愿意花1元钱去买一份纸质版的《南方都市报》,我也愿意花钱去买一份电子版的《南方都市报》,只要它出得好。问问那些不再买纸版《南方都市报》而转去看新浪新闻的人,难道是因为要花1元钱吗?我想不全是,而是看新浪新闻更方便。我们可以看看中国有大量手机下载收费软件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看苹果IPHONE手机App store成功的案例。收费并不全是人们下载盗版软件的原因。收费也并不会成为人们不看网络报纸的原因。相反,收费,可以让报纸办得更出色,更少广告,让读者收到更多的回报。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从盗版谈报纸的收费
盗版在中国很娼厥,特别是影音制品的盗版。但我们又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有相当多的人下载过收费的彩铃。在一段时间里,彩铃甚至成为很多网站和企业发大财的手段。为什么?因为下载收费彩铃很方便,而且收费也并不高。相反,今天看中国影音制品市场,下载盗版的很方便,不用收费;下载正盗的很不方便,收费很高(由于盗版的多)。那我为什么不下载盗版的?所以收费并不是人们盗版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不方便。如果通过严格的管理,使下载盗版很不方便,正版很方便。我相信正版音像制品的价格也会降下来。

从上面的例子看,收费要成功,必然要有两个因素,第一要价格低。报纸的收费本来不不高,所以这个没有问题。花0.5毛钱买一份网络报纸我想怎么也比花几块钱买一瓶汽水来得有价值。第二是收费要方便。这是个问题。目前尚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法。对于订阅一年的读者来讲,这是很容易的事,因为现在网络支付很发达。但是对于只想买一份网络报纸的读者来讲,就不好办了,1元该怎么收费,这确实是个问题。但我想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只要报纸企业愿意去做。

而且对报纸来讲,有一个很容易的好处是不会被人盗版。因为报纸有很强的时效性,盗版者即使照搬也未必有用,很少人会再去看昨天的报纸。何况哪里有人敢公然全版照搬一份报纸的?文字不好的地方就是太容易写。别人完全可以报道跟你一模一样的新闻,只是文字上有少少差异。但我想这样的新闻不大有什么价值。报纸更应该,也更会在文字和图片上下功夫。这样受惠的又是读者。

另外一个问题是,收费的报纸也不会对知识共享,信息传播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报纸完全可以将一周前的新闻报道全盘共享,这样对知识界,对作研究的人,都是一件好事。

总结
据报道,拥有《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伦敦时报》、《太阳报》和《澳大利亚人报》的默多克新闻集团,已经计划对旗下的网络报纸收费。我想这是件好事。未来我也期待读到编排精美的,报道详实的网络报纸,而不仅仅是布满广告,到处起哄的门户网站的新闻。

关于Ophone的猜疑--写在ophone发行之前

Ophone是指中国移动定制以OMS(开放移动系统)为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据相关的报道称,ophone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很快就会发布,最快可能是本月月底。在Ophone还没有正式发布之前,笔者对其有多个方面的想法,有担忧也有期望。
Ophone的影响将会有多大
中国移动打出ophone的名堂,许多人心知肚明,是冲着iphone去的。Iphone是一移相当成功的手机,在智能手机领域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ophone是新产品,这款被中国移动寄予相当高期望的产品,会不会流行起来呢?假如它出来之后反应平平,那么其他所有的一切便都是空谈。然后观察今天智能手机领域,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有诺基亚之SYMBIAN,黑霉,Palm之WebOS,更不用说已经相当成熟的Window Mobile。而基于Android的OMS,出来之后又会有多大的影响呢?说不定有很多人更喜欢"原版"的Android而非定制版的OMS。有这么多的选择,为什么我们非要选择Ophone?何况Android并没有特别令人耳目一新的功能,不像Iphone当时有十分酷帅的功能,刚出道之时赚足了人们的眼球。我认为中国移动可能会授权大量的公司去制造Ophone,可能包括很多的山寨手机的工厂都会生产Ophone,但仅有这样也难以撼动多种智能操作系统/手机共存的局机。所以中国移动要在Ophone上建立自己数据业务帝国的野心恐怕难以实现。
Ophone会不会变成流氓手机
作为中国移动定制的手机,肯定会有很多中国移动的业务应用在其中。据说会包括139手机邮箱,飞信,移动梦网等。包含了多少应用不重要,我所关心的是,中国移动会不会强迫用户去使用其中的业务。我所不希望的是Ophone将变成跟许多流氓型的软件一样,比如说QQ,不管用户愿意不愿意看QQ新闻,每次登录都给你弹一个QQ新闻的流氓窗口出来。数据业务是十分诱人的蛋糕,所以我并不排除Ophone会变成流氓手机。在Ophone中,可能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你根本无法删除飞信。但这仅仅是猜测,Ophone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只有等它出来之后才能知道。
Ophone会不会为其他行业提供一个公平,共同发展的平台
这是我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Iphone卖了大量的手机软件,为很多程序员和公司创造了可观的收入。苹果的Itune平台也卖了大量的音乐产品,同样有促进音乐事业的发展。Ophone会不会有这样的平台,让报纸可以在上面卖电子报纸,杂志可以在上面卖电子杂志,程序员可以在上面卖程序,歌手可以在上面卖歌?我希望看到这样的平台,而这样的平台,不是建立在中国移动一家的利益上面。如果Ophone仅仅出了一个移动梦网,你可以在上面买梦网的软件和MP3,那Ophone就太令我失望了。

荒唐的‘中国’域名

很多人可能已经知道,现在我们不仅有.com,.cn,.org等一级域名,还出现了.中国这样的域名。比如,你可以使用‘新浪.中国’来访问新浪网。




感觉这种做法很怪异。虽然我也很喜欢汉字,但我不赞同这样的域名方法。中国汉字确实有其可取之处,但在某些方面我们的汉字又万万不及其它民族的符号好用。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阿拉伯文。谁也不会认为一千八百九十九比1899好用。还有我们的汉字在做抽象表达的时候也不及英文字符和罗马字符来的好用。谁也不会赞同用中文汉字来表示数学的表达式,对吧?


所以关于中国域名,我认为流行的可能性会很小,原因是用汉字来作域名很不方便,而且从dot(.)到汉字,有时还要换输入法,多麻烦。但是这种做法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新浪就比sina来得好听,对中国人来讲。百度也比baidu有人情味。我之所以称这种做法为荒唐,因为确实对中国人来讲,这样不伦不类的做法有点可笑。


最恨的便是,互联网非中国人发明的。如果是,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做法。中国新浪来代表sina.cn。 中国百度代表baidu.cn。这是更符合中国习惯的做法。新浪.中国,确实有点荒唐。

一个时代的终结:微软的未来

微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 windows7 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正式推出,或者提前推出。微软的最新的浏览器已经不是IE7,而是IE8,听说已经开始在开发IE9了。但无论是Windows7还是 Windows8,或者WindowsN,都不足以令人振奋。微软的未来是暗淡的,它将不再是个人电脑领域的龙头大哥。

微软在个人电脑领域的渐渐失去往日光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对手的逐渐强大和新互联网终端的崛起。

首 先是开源运动和 Linux 。开源运动俘获了大量优秀程序员的心。而微软迟迟未能与开源社区展开有效的合作。封闭的商业传统使微软未能及时取得软件科学界的信任。Vista出来后嘘 声一片,其实与软件科学界存在大量反感微软的人士是有关系的。还有 Linux 操作系统已经深获业界的信任,深深扎根。虽然未取得对微软的绝对胜利,但无论在服务器,个人电脑,手持设备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Linux 和 Windows 在个人电脑的战争还将继续下去,也是微软心头永远去不掉的一块心病。

其次,微软的另一个对手苹果公司这几年也是异军突起, 凭着 IPOD 和 IPHONE 的热卖,风头不可一世,甚至要盖过微软。其实在个人电脑领域,苹果公司的电脑一直是多媒体工作者的至爱,潮流的象征。据统计数据称,在美国的主要大学。有 50-60%的学生使用苹果的笔记本。

还有,微软自已一直频频失误。新推出的操作系统vista,有胁持用户的嫌疑,对硬件的要求十分的 苛刻,被称为史上最差的科技产品之一。还有,在我看来,微软Windows电脑病毒的猖厥一直迟迟不见有好的解决方法,使用了大量的补钉来巩固系统,而不是 产生一个新的Windows系统,重新设计。微软一直对互联网标准化视而不见,对IE迟迟不加以升级。微软对文档标准化一直有排斥,害怕失去自己在 office软件领域的龙头大哥的地位。所有的这一切,微软今日应该尝到它犯下的错误的苦果。

更重要的是,随着手机等新型产品的成熟,加上许多应用都用向瘦客户端转化。手机操作系统的崛起,比如 symbian,android等。这些都对传统的操作系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弱化作用。

总 的来说,在今天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已经不是微软的辉煌时代,属于它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会很欣喜地看到,多元化操作系统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微 软当然会在新的时代里机扮演重要的而不是最重要的角色。至于微软在以后还会不会卷土重来,再席卷江湖,这也很难说。毕竟在IT的世界里面,变化实在太快。 但我对Windows7确实没有多少兴趣,因为据说内存还是需要1G,这表明我的古董机不足以和它有什么缘份。

拿什么来拯救你

亚马逊于不久前推出第三代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 DX。该产品有9.7寸的显示屏幕,比第一代的产品和第二代的电子书阅读器大多了。


该阅读目前在Amozon的售价为489美元。更有人撰文指出:该产品由于屏幕较大,适合读报纸和杂志,可能挽救奄奄一息的报纸杂志业。

本人虽是喜欢阅读,但对所谓的Kindle阅读器并不感冒。而且我并不认为报纸杂志等纸媒会有什么东山再起的机会。理由有三:

第一,我们不需要更多的烦人的设备。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已经是很好的互联网设备,而且也能够很好的进行阅读。虽然比不上KINDLE所谓的电子墨水技术,但我坚信未来可能会改变。一个仅仅用来读书的设备显得十分的可笑和荒唐。

第二,报纸和杂志的衰落并不是没有好的电子设备来支持它,而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资讯的来源改变了。就算把报纸或者杂志一版一版地贴在网页上,也只有很少的人会去看。把报纸出在kindle上,就一定会有人去订阅么?我可能愿意出钱来看一个做得很好的新闻网站,但我未必愿意出钱去买一份电子报纸。报纸业和杂志业如果不转向网络,肯定是死路一条。转向网络也未必是活路。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本来就是少数人的行为。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并不高。像kindle这样的阅读器,究其竟也只会是少数书呆子的宠物。

更何况它卖得那么贵。就算卖得便宜又怎么样?当某一天这样的阅读器一文不值的时候,我想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上早已经实现很好的阅读效果。我们便无必要去拿这样一个可笑的阅读器了。

有一个具大的阅读市场,那便是教科书;也许真的用阅读器来代替教科书会省很多的纸。但是,如果用网站来代替教科书岂不是更合算?

报纸和杂志当然不会那么快的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我想。但是,谁也无法挽救它们渐行渐远的,日落西山的命运。报纸和杂志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免费阅读的模式已经十分成熟;而付费阅读却尚未有很好的模式出现。也许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很好的模式将读书人和出书人拉得更近。但却不是由kindle这样拙劣的模式来实现。

所以,我对某些企业所谓投进大量的资金去开发这个市场感到很是不解。他们如果不是夸大了投入的资金,我便认为这是十折不扣的傻帽行为。我更加反对为人父母者为孩子购买这样的傻B产品。如果真的想要读书,找一个很好的书单,然后利用好搜索引擎。世上本无所谓必读的书,以知识为名兜售类似的产品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和陌生人说说话

发现一个有趣的网站omegle,据说是美国一个高中生写的网站。它可以让你和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陌生人聊天。跟一般的聊天室不同的是,它会让你和同时访问该网站的其他人随机匹配。你甚至不需要填写任何资料,直接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开始和陌生人聊天了。是不是很有趣呢?





开始聊天

该网站在国内也引起了一阵跟风热,国内与之类似的网站有陌路人路过的新疯网等。